如何预防婴儿肥胖?
目前,婴幼儿已经成为肥胖的高危人群,婴儿肥胖发展趋势迅猛,其主要原因就是与喂养有关。据中华医学会的统计,我国超重婴儿的比例已经超过10%,尤其是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
问题一: 婴儿肥胖是遗传吗?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卫生保健部研究员蒋竞雄介绍,婴儿肥胖,既是基因遗传,更是生活方式的遗传。
有资料显示:父母都肥胖的家庭,孩子发生肥胖的可能性约为80%;如果父母只有一方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40%;如果父母都不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2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遗传不是基因概念上的遗传,而是生活方式的遗传。比如父母很喜欢吃容易导致肥胖的食物,不爱活动等,孩子也容易出现和父母一致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里,给父母肥胖家庭提一些建议:在孩子6个月以前,最好是纯母乳喂养,在添加辅食的阶段,要注意培养孩子对蔬菜的喜好,比如在给孩子喂饭时,可以先给他吃蔬菜,这样的话,饥饿会让他更容易接受蔬菜;在总的能量摄入方面,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来调节,不要过度喂养,孩子饿的时候一定要给他吃,但孩子感觉饱了,哪怕碗里只剩下半口饭也不要给孩子吃了。孩子大一点儿以后,要多带他到室外运动。
问题二:孩子出生时胖,以后就会胖吗?
一般来说,出生时的体重和将来是否肥胖有直接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能够在6个月内实行纯母乳喂养,在整个喂养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度喂养,并且给孩子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即使出生时很胖的孩子,将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需要说明的是,婴儿时期或者幼儿时期,孩子胖瘦本身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所以,父母没必要过多关注孩子的胖瘦,而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此外,孩子肥胖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透过这个现象,父母需要探究孩子为什么肥胖。如果孩子的饮食方面很正常,生活方式也很健康,那么即便体重高一些,也没有关系。
问题三:孩子体重超标需减少进食量吗?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目前体重高于标准体重没有关系,没必要减少孩子的奶量,只要始终坚持按需喂养就可以了。如果宝宝在6个月时依然超重,在开始添加辅食时,可以从食物的种类和量上做一些调整,最好先添加蔬菜泥和水果泥,然后再添加米粉。添加的量比一般孩子少1/5或1/6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有过量进食的习惯,可以适当多给他吃一些蔬菜泥。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观察孩子身高和体重的生长情况,每个月给孩子进行测量,然后,通过在身高和体重生长发育曲线图上描点、连线来进行观察,如果两条曲线都处在匀速上升的状态,说明孩子的喂养是适量的;如果曲线上升速度过快,孩子可能存在过度喂养的情况,或者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太健康,需要稍微调整和控制一下。
问题四:母乳喂养可预防婴幼儿肥胖
婴儿体重迅猛增加的两个原因:
- 母亲孕期过剩的营养状况以及体重增长控制失衡导致新生儿体重增加,巨大儿出生比例增加;
- 婴幼儿过度喂养加速了婴儿体重增长,这也是超重和肥胖的直接原因。根据调查,肥胖婴幼儿出生后4个月母乳喂养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婴儿、人工喂养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婴幼儿,出生4个月内添加泥糊状辅食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婴幼儿。
母乳喂养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教授苏宜香指出,母乳是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其目的是解决婴儿能量高需要和胃容量相对小的矛盾,能满足婴儿快速生长的体脂积累,并且有相对高的乳糖供能,低聚糖诱导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和抗原库的形成,促进免疫的成熟。“而且母乳喂养儿比配方奶粉喂养儿血清Leptin水平高,母乳与羊水类似,能有效地接受胰岛素的调节,防止后继能量代谢不平衡的发生,母乳喂养儿还能建立起更为有效的能量摄入自我调节机制,控制食欲和饱腹感。”苏教授说,“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9-14岁儿童超重发病率负相关,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超重发病率越低。”
母乳喂养长短时间不同导致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也不一样。“根据调查,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出现肥胖的比例是24.6%,母乳喂养少于3个月婴儿出现肥胖的比例为27%,母乳喂养3-5个月肥胖发生的比例为22.5%,而超过6个月,肥胖发生的比例为20.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安全所妇幼营养室研究员赖建强说,由此来看,母乳喂养对预防肥胖有保护性作用,而人工喂养婴儿更容易过度喂养,导致生长快速增长,而婴幼儿过度喂养是导致婴儿体重增长过快的主要因素。
最后,以西尔斯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学会养个健康的廋宝宝。”宝宝的健康,体重不是唯一标准,特别提醒给爱攀比体重的新妈妈,新外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