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不足怎么办?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0-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28%,大城市更低,不足16%!这跟世界卫生组织在《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提出的100%纯母乳率相聚甚远。
一项全国十四家医院的调查显示,74.8%的妈妈添加代乳品的原因是“奶水不足”。对于“奶水不足”,究其因,一般有三:一,观念错误;二,操作不当;三,健康因素。母乳喂养是件很自然,很本能的事情,如果大家都能在产前充分了解母乳喂养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相信母乳喂养率会大大提高。下面一一分析此三类原因:
一、观念错误
也就是错误判断自己“奶水不足”。
目前中国的现状是,母乳喂养的正确知识,方法,技巧不普及,而奶粉公司的错误观念,错误标准全程覆盖孕妇产妇(孕前孕后,产前产后),医护人员,月嫂家属。判断奶水是否足够的标准被人为地扭曲了,因此,担心自己“奶水不足”成了普遍现象。
对于判断标准,主要看尿(一天6次以上);体重(前6个月平均每月增重600克);睡眠(一次哺乳安睡2小时以上),详细请看文章:“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宝宝哭闹,也是妈妈常常判断为“奶水不足”的原因,本站一篇文章“宝宝晚上哭闹不安原因种种”罗列了18种宝宝哭闹不安的原因,新妈妈应该学会读懂宝宝的语言,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宝宝一哭就是“奶水不足”。现实情况是,很多宝宝都食积了,宝宝肚子吃得撑得哭闹了,新妈妈却仍然怀疑“奶水不足”,通过添加奶粉来“掩盖”哭闹不安的症状,进一步加重食积和胃肠负担!
还有一些“假象”也是妈妈错误判断“奶水不足”的原因:
- 妈妈乳房没有饱胀感。随着产后气血的恢复,气血旺盛,供需平衡的妈妈,就是没有饱胀感的,或乳房变得松软起来;
- 宝宝频繁吃奶。宝宝集中吃奶,或者“猛长期”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 妈妈乳房很小。乳房大小跟泌乳量没有关系,但可能跟哺乳次数有关;
- 宝宝吃奶时间很短,有时仅5分钟;泌乳量大而活跃的妈妈,宝宝几分钟就能吃饱;
- 妈妈没有喷乳反射,“奶阵”的感觉,不是每个妈妈都有这些感觉的;
- 宝宝烦躁不安。事实上,有些安静的宝宝吃奶间隔更长,吃奶更少,反倒体重增长缓慢;
- 挤不出多少奶。这跟实际泌乳量也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可能因为还没有掌握挤奶的技巧与方法;
- 哺乳前后,宝宝体重没有增加。称不够精确,需要高精度的电子秤;
- 追奶的妈妈,宝宝吃完奶还要吃奶瓶,这是因为宝宝有奶瓶奶粉瘾;
- 等等,甚至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理由,总之,这些都不是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依据。
二、操作不当
一个简单的实验,大家就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吮吸频率跟泌乳量成正相关:如果你今天每隔2小时泵奶30分钟,明天你每隔1小时泵奶30分钟,对比一下你就明显发现:第二天泵出的奶水的总量会比第一天的多(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常见的操作不当有:
- 哺乳次数不足。乳汁排空得越彻底,频率越高,泌乳量越大。在产后的头1-2个月,每天哺喂宝宝以8—12次为宜。 使用吸奶器的母亲每天应安排吸奶8—12次,每天吸取的奶量应不少于750—900m毫升。
- 但对于奶水过多或宝宝奶量已经足够的妈妈,则不宜排太空,频率也不必太大。该不该清空乳房,因人因时而异,总之,供需平衡是主要目标。
- 定时喂养。宝宝应该按需哺乳,不要看钟;
- “后奶”吃得少,限制喂奶时间,频繁换侧,宝宝吃几口就睡着等等妨碍了“后奶”的摄入;
- 宝宝没有学会有效吸吮,导致宝宝体重增重不正常;
- 过渡使用安慰奶嘴;
- 乳头保护罩使用不当;
- 吸奶器使用不当;
三、健康因素
1,妈妈的健康
这属于真正的“奶水不足”,中医称为缺乳。缺乳分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泄之。
- 虚:产后阴血津液亏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 实: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或者饮食不当,脾失运化
哺乳是哺乳动物天生的本事,但会因为母亲的身体状况,产后恢复的情况,出现暂时性的奶水不足,只要及时调平阴阳,就能恢复哺乳的本能。对此,辨证进行经络调理配合食疗,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最为重要的是,预防为先,防重于治,根据不同体质采取相应的预防缺乳的方法,事半功倍。具体请咨询既懂母乳喂养又懂中医的专业人员/团队。
坐月子,母乳喂养和妈妈健康是不可忽视的两个目标,很多妈妈顾此失彼,实现了母乳喂养,却落下月子病。全方位调整新妈妈的身体健康,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母乳喂养,应该是现代妈妈的最基本目标与要求。
2,宝宝的健康
疾病会影响宝宝的吸吮质量和体重增长。比如宝宝受到感染、舌系带过短、肠梗阻,另外唇鄂裂、唐氏综合症、未经治疗的胃食管反流、心脏疾病、神经方面的问题、囊肿性纤维化,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肠道吸收不良、肠梗阻或寄生虫病等等。
这种情况,请及时就医。